11月23日,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十强”县(市)、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城市发展“十优”区名单。德化县以强劲的发展势头,跻身经济发展“十佳”县(市),位居全省第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德化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到2021年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7.48亿元;今年1—10月,全县规上工业产值379.19亿元,同比增长8.5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位居全市第四;全县工业投资37.18亿元,比增33.9%。(记者颜雅婷 通讯员林婉清)
筑牢产业支撑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今年年初,北京2022冬奥会吉祥物——德化陶瓷版“冰墩墩”“雪容融”走红,催热“德化白瓷”产业。近日,“2022卡塔尔世界杯”官方授权特许商品——陶瓷大咖杯与小蛮腰啤酒杯全网热销,也让设计、生产该系列产品的德化再次“出圈”。
2018年,德化县锚定陶瓷主导产业,制定《德化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着力推动陶瓷产业促转型、补短板、筑链条。
以集聚谋发展。聚力打造高端日用陶瓷产业园、生活家电产业园、玻璃产业园、高科技材料产业园、陶瓷智能装备产业园、建筑卫浴陶瓷产业园“六大功能园区”,通过集约式、集聚式发展,不断完成全链布局和集群裂变。5年来,累计引进陶瓷上下游产业项目234个,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用创新促升级。通过成立陶瓷创新发展研究院、工业设计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院、高新材料陶瓷中试研究院等四大科创平台,提升全链创新能力;投入近百亿元打造瓷艺城、茶具城、红旗坊、月记窑、电商物流园等五大平台……随着这些产业平台的建成投用,德化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陶瓷业界优质资源要素的聚集地。
截至目前,全县拥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数10多万人,全县70%的陶瓷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陶瓷产值有望突破500亿元。
多元业态融合 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今年1—10月,德化县实现旅游收入67.5亿元、增长17.1%;特别是国庆假期,旅游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近四倍,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
近年来,德化县构建以县城陶瓷文化为主体,石牛山、九仙山为两翼的“凤凰展翅一体两翼”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面打响“世界瓷都·自在德化”旅游品牌,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围绕做靓精品线路,德化县制定出台10份旅游政策规划,投入100多亿元铺开55个旅游项目,打造东、中、西三条旅游线路。其中,东线立足“水”的优势,打造亲水休闲旅游线和乡村旅游路线等,基本形成“一核两线多点”珠链状旅游格局;中线依托各类陶瓷文化展馆,推进“世界遗产地·德化百馆游”培育工作,形成“一城一瓷百馆游”的胜景;西线则重点围绕城关至桂阳发展轴,打造环戴云山“双栖双宿”(山地栖、水边栖,露宿、民宿)度假旅游线。据悉,今年全县新引进文旅项目10个,总投资额226亿元,助推德化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实施一体推进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湾碧水绕城郭,秀美风景入画来。近年来,德化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线为抓手,抓牢项目攻坚和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力打造幸福宜居的世界瓷都。截至目前,已完成包括唐寨山森林公园、驾云亭公园、水南山公园、凤凰山绿道在内的13个口袋公园和20处立体绿化建设。
在广袤乡间,德化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围绕乡村“净化、美化、绿化、亮化、文明化、秩序化”,加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置体系,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开展“一清二整三美化”工程和创建“美丽庭院”,着力对政府所在地及国省干线两侧民居进行立面改造,对常年无人住的“空心院”和部分有安全隐患的房屋,启动拆临拆危行动,让乡村环境更美、生态更优、群众生活更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全市首家乡村振兴研究院落户德化。该研究院汇聚了中国人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新型智库,对于指导德化全方位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探索及制度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综合治理 生态环境越来越美
近年来,德化县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保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为核心,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据统计,当前德化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8.4%,林木蓄积量达1847万立方米,居泉州首位。近年来,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德化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种植养殖业等林地经济,共有林下经济基地123个,2021年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24.99亿元,成为省市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全省首批林业碳汇项目试点县和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县。
除了山多、水足,矿富也是德化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德化县坚持走绿色矿山之路,2021年,全县启动实施15个历史遗留损毁采矿用地复垦项目,预计可新增耕地564.66亩、产生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指标400.26亩。